本篇學習筆記,摘自 任不寐 牧師 — 影音(上)影音(下)影音(補)講章


希伯來書 11:13-16

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,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;卻從遠處望見,且歡喜迎接,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,是寄居的。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。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,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。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,就是在天上的。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,並不以為恥,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。

家 — 舊約:應許之地;新約:在基督裡

耶穌轉過身來,看見他們跟著,就問他們說:你們要什麼?他們說:拉比,在哪裡住?(拉比翻出來就是夫子。)耶穌說:你們來看。...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,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。(約翰福音 1:38-51)

舊約簡史:在回家的路上
創世記 1-2:安家
創世記 3-11:失喪
創世記 12-歷代志(最後一卷書):回家

三場回家之旅:
第一次歸回:聖壇
第二次歸回:會幕
第三次歸回:聖殿

三段時期:
1,  從亞伯拉罕到約瑟
<400年緘默期> 奴隸, 漢謨拉比法典, 人自以為神
2,  從摩西到王國滅亡
<400年緘默期> 尋找神, 假先知, 在死人中找活人
3,  從回歸到耶穌誕生
空間

1, 地球的中心
一個小國
二沙漠(撒哈拉沙漠與阿拉伯沙漠)之間
三大洲(亞洲、非洲、歐洲)的十字路口
四大河(底格里斯河、幼發拉底河、尼羅河,約旦河)
五大帝國(亞述、巴比倫、波斯、希臘、羅馬)的征服
六大帝國(再加上埃及)

2, 奶與蜜之地
以賽亞書 7:14-15, 11:8
詩篇 8:2
士師記 14:14
「奶」(חָלָב)預表「道成肉身」
「蜜」(דְּבַשׁ)預表「死而復活」
「奶與蜜」完全指向基督的,也指向在基督裡的信心
以希伯來文聖經為藍本的結構 
路加福音 11:50-51、歷代志下 24:20-21
路加福音 24:44

「塔納赫」(תנ״ך):
妥拉(תורה,Law)5 卷 — 摩西五經
先知(נביאים,Prophets)8 卷 — 先知書
文集(כתובים,Writings)11 卷 — 詩歌智慧書
摩西五經(希臘文 πεντάτευχος)結構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a   創世記
   b   出埃及記
         c   利未記
    d   民數記
e   申命記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摩西五經基本內容就是上帝和人類,特別是與選民的「婚約」。目的就是帶領人從埃及出來,成為上帝的新娘。神用真理使子民成聖,使奴隸更新生命,成為耶和華的軍隊。

這五卷書形成一個交叉結構,中心在利未記。創世記與申命記首尾呼應,出埃及記和民數記前後呼應。

a 創世記中,上帝在「神說」中創造萬有和人類,並在「神說」中呼召以色列人的先祖離開巴比倫進入應許之地。

e 申命記中,上帝在「神說」中創造新人類,並呼召以色列人離開埃及,進入應許之地。

b 出埃及出記,一群奴隸過紅海之後到達西奈山,接受律法和會幕。(奴隸出來)

d 民數記,經過律法和會幕,舊人死去,新人出來,奴隸變成軍隊。(戰士進去)

c, 利未記位於摩西五經的中心。聚焦的就是會幕,集中預表了基督並祂釘十字架,上帝和子民的同在,或基督和新娘的團契生活。利未記塑造了一個祭司的國度和聖潔的子民,將奴隸變成軍隊,將罪人變成祭司。

先知(נביאים)—指傳講上帝話語的人

先知顯明的只是道成肉身的真理—上帝藉著先知將道臨到選民和人類;直到道成了肉身。這恰是希伯來書11章的目的。

前先知書主要關切以色列人的興起;後先知書主要關切以色列人的衰落—等候最後一次真正的復興或復活。前先知書包括約書亞記、士師記、撒母耳記、列王記——從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到離開迦南(1400-586)。

約書亞記中的耶穌預表莫過於「耶和華軍隊的元帥(約書亞記5:13-15),他要帶領我們進入應許之地;撒母耳記藉著大衛預表基督;列王記將耶穌預表為萬王之王。

士師記見證沒有基督的人類和選民是怎樣的境況:如果沒有王。士師記 1:1、21:21,前後這兩節經文將「以色列人沒有基督」的處境設定了。士師記告訴我們屬靈的淫亂:以色列人和迦南人雜居並且爭戰;士師身上幾乎同時帶著迦南和選民兩種色彩。士師記從始至終都浸泡在淚水裡,處境沒有根本改變。士師記 2:4-5、11:34-40、21:2-4 有三場大哭,可指向「耶穌哭了」,也可以指向耶穌的獻祭—亞伯拉罕獻上兒子,耶弗他獻上女兒。

後先知書包括以賽亞書、耶利米書、以西結書、12先知書(何西阿書、約珥書、阿摩司書、俄巴底亞書、約拿書、彌迦書、那鴻書、哈巴谷書、西番雅書、哈該書、撒迦利亞書、瑪拉基書)。

先知書的教導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信息:律法與福音,祝福與咒詛。信而順服蒙祝福、不信叛逆被咒詛。這四卷先知書基本上可以對應以下基督的信息:道成肉身、釘十字架、死而復活、耶穌復臨。

文集(כתובים)

意思是「聖卷」、「聖錄」。

1, 詩歌智慧
指:詩篇、箴言、約伯記

結構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a   詩篇
    b   箴言
c   約伯記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詩歌智慧書解決「知道」的問題。

a 詩篇;強調我們不知道,因此我們應該祈禱。

c 約伯記;強調我們對苦難的不知道,因此只能忍耐等候神。

約伯記指向耶穌的無辜受難,每個人都愁眉苦臉,而且自以為有理。

b 箴言;告訴我們只有神知道,祂是智慧的本體。 神帶領人在二元悖論中做出「明智的選擇」(哥林多前書1:24)。

箴言是預表基督十字架的,是講十字架的智慧的。

例;箴言17:15只「定惡人為義的,定義人為惡的,這都為耶和華所憎惡」。

2, 節期書卷
指:雅歌、路得記、耶利米哀歌、傳道書、以斯帖記

結構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a   雅歌
   b   路得記
         c   耶利米哀歌
    d   傳道書
e   以斯帖記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對應著猶太人的五大節期:是猶太人過節的時候誦讀的。

a, 雅歌:逾越節(第1月,春天);
b, 路得記:五旬節(第3月,初熟節);
c, 耶利米哀歌:贖罪日(第7月。悼念耶路撒冷失陷;
提斯利月10日的贖罪日是猶太教最神聖的節日
(利未記25章)
d, 傳道書:住棚節(利未記 23:34);
e, 以斯帖記:普珥節(第12月,以斯帖記 9:21)。
逾越節和普珥節呼應:前者逃離於埃及,後者倖存於波斯。兩次越獄行動都再現了參孫的謎語。五旬節對應住棚節,涉及新生命的狀態,關於飲食和居住,都在曠野。而中心環節就是贖罪日,指向基督的十字架。
3, 歷史啟示
指:但以理書、以斯拉記與尼希米記、歷代志。

結構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a   但以理書
    b   以斯拉記與尼希米記
c   歷代志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但以理書展望未來,與之呼應的歷代志回顧過去;而以斯拉記與尼希米記記述的是現在。不過三卷書的啟示中心都是聖殿。這三卷歷史書不是一般的歷史書,不僅僅是歷史回顧,而是有目的、有選擇史記,更多目的是啟示未來。這些歷史書和前先知書的歷史記述不同,這裡更多在仰望新以色列王國,新的聖殿和救主。

在希伯來文聖經中,歷代志是最後一卷,是對整個歷史的總結,並強調到底應該怎樣重建家園,聖殿和大衛王如何再來。這是真正的「史記」。

與列王記比較,歷代志追述到歷史的開端;強調猶大支派的歷史,而忽視北國以色列人的歷史。

歷代志上6:28-43,撒母耳是利未人(利未人住在以法蓮,士師記17:7)。

撒母耳記和列王記比起來,有些數字誇大。這應該是出於傳抄中數字缺損;或僅僅是象徵與寓意——歷代志作者更關心的不是人眼看見的「事實」,而是「神學上的事實」。

歷代志下 36:23 是舊約最後一節,「波斯王古列如此說,耶和華天上的神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,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。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,可以上去,願耶和華他的神與他同在」。(יְהוָה אֱלֹהָיו עִמֹּו וְיָֽעַל),基本含義是,以馬內利來臨,將要復活!

我們信仰的中心不是十字架,而是復活。神的旨意不是釘任何人的十字架,而是讓一切信祂兒子的人都要復活,並且永生;而新約教會要見證的對象從來不是十字架,而一直只是復活。我們的神不是一副刑具,而是一位愛子;我們的主不是一具屍體,而是我們的朋友。因為「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,恩典和真理,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」(約翰福音1:17)。復活當然包含著悔改,但更充滿了愛、光明和生命。

舊約中的基督

舊約的人物、事件和設施:都應驗在基督裡了。
(如摩西、出埃及記和會幕、挪亞、洪水與方舟)

也可以將舊約的預表分成橫向和縱向兩個方向:
橫向:線性歷史,末世論,指向基督;
縱向:地上的福分預表天上的福分(如約伯記)。

一, 耶和華神的後悔

二, 耶穌的舊約神學
1, 舊約的基督中心論。

2, 登山寶訓啟示了更為嚴厲的律法標準,指向十字架和人因信稱義。

3, 最大誡命的解釋。